借力国际交流合作 ESCO升级发展的新机遇
时间:2017-05-03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网 浏览:1641 作者:EMCA
4月14日上午,一场以“能效提升引领全球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的国际合作论坛在产业年度峰会期间召开。作为峰会主题论坛之一,聚集了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能源研究所、美国能源部、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部电力和节能发展所、世界银行、能源基金会、CCEEE等国内国际的嘉宾。

  4月14日上午,一场以“能效提升引领全球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的国际合作论坛在产业年度峰会期间召开。作为峰会主题论坛之一,聚集了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能源研究所、美国能源部、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部电力和节能发展所、世界银行、能源基金会、CCEEE等国内国际的嘉宾。论坛由EMCA主办,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协办。通过对“机遇、合作、创新、洞见”等四个主题的探讨,深刻解析产业国际合作机遇,分享国际先进技术及解决方案,促进中外节能服务公司的交流,切实创造产业国际合作机会。

  据了解,节能及能效的作用正日益得到全球重视,基于这种共识,国际社会越来越强调开展能效产业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全球能效持续提升。当前,各国能效产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各自优势不同,比如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优势,先期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优势。充分借力彼此优势,取长补短,创新合作将有力提升各自产业发展水平, 同时增强能效企业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能处赵怀勇处长发言

  国际社会及中国政府正积极搭建各种国际战略合作平台,比如G20成员国的“G20能效引领计划”,中国政府提出的“南南合作”,“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为能效国际合作以及各国企业深入开展合作活动提供了良好机遇。中国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能处赵怀勇处长在发言时表示,“G20能效论坛”作为“G20”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每年举行一届,今年的论坛将在德国举行,届时会重新定义“能效”。“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角色已从跟随逐渐变为引领,中国与美、德、法、俄等国的合作正在向深度发展。”赵怀勇说。

世界银行资深能源专家王晓东

  世界银行资深能源专家王晓东女士介绍到:作为把合同能源管理引入中国的机构,现在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已超越了美国,可谓是发展迅猛。“我负责东南亚的业务,据我了解,现在印度、越南等国家都希望学习中国,做大做强本国的节能服务产业,我也希望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把中国的经验分享给世界。”王晓东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积聚了独特丰富的经验,这是世界节能减排事业中的宝贵财富,对于不少国家和地区具有借鉴意义,并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潜力和市场巨大,对国际社会充满吸引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有助于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并与中国节能服务公司形成优势互补,合力在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推动能效提升。当然这也是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的机遇。

  基于这种形势,作为行业协会,EMCA近年来积极拓展与国际机构及国外机构的合作,包括中美合作、中德合作、南南合作等多个方面。

美国能源部能效与可再生能源办公室资深顾问Arlene Fetizanan

  美国能源部能效与可再生能源办公室资深顾问Arlene Fetizanan 在论坛上表示,中美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是非常好的实践,从几年前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到双方建立牵头机构,到项目的征集,到签约实施,再到今年新一轮示范项目的征集,都是双方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感受到,双方合作交流的诚意,以务实为核心,从务虚到务实的进程。”Arlene强调。

  据了解,中美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的能效合作之一,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务院共同发起,EMCA作为工作组中方牵头机构负责具体工作推进。中美双方已在产业交流、市场研究及示范项目建立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合作。其中,示范项目分别于2015年,2016年征集了两批,共21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入选。论坛上,EMCA国际部部长禹网霞对“2017中美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的征集标准进行了介绍,意味着今年中美示范项目征集的开始。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的可持续城镇化、交通运输与能源领域高级项目经理Paul Rechnagel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的可持续城镇化、交通运输与能源领域高级项目经理Paul Rechnagel在论坛上介绍了德国与中国在政策、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合作,Paul 说:“双方可以通过不断地交流,探寻在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潜力,找到适用的最佳经验,这对双方的能效提升都有很大帮助”。德国在能效领域具备很多领先实践,EMCA也一直积极拓展与德国的合作,多次共同举办“中德节能低碳技术交流合作论坛”。并且,2016年,EMCA与GIZ签署了全面合作备忘录,“我们将要把中德合作从点到面拓展、深化、精细化,今年不仅要合作技术论坛,还将开展‘全球能效智旅计划-德国’访问活动,还将尝试开展中德企业的深度对接,建立双边引领项目。”禹网霞介绍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

  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做了“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业国际合作新机遇”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要更好地实现2050年的减排目标,就需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国家共同协调发展,并制订不同的目标,发达国家应通过能源替代、能效提升减少碳排放50%以上,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7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通过能效提升来实现减少碳排放50%以上。

  国际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际先进技术、解决方案的分享。论坛上,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斌、德国MAN公司的胡瑞林分别以“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创新及应用”、“城市和工业绿色能源及节能减排解决方案”为题,介绍了各自的绿色解决方案。

嘉宾研讨

  “国际能效合作,如何更多更高效?”能源基金会工业项目主任何平以这个开放式问题开启了嘉宾对话环节。EMCA副主任秘书长赵明、哈萨克斯坦电力和节能发展所项目监管部主任Almat Kabykenov、CCEEE代理执行主任桑晶、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海外部部长伍民参加了对话,从行业组织、国际NGO、“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以及实际开展国际业务的企业角度进行探讨。

  赵明表示文化、语言的差异是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瓶颈,通过务实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项目落地,为后来者示范是很重要的一环,而此前中外都需要一个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才能沟通与交流,EMCA这几年正着力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而我们走出去,就是在不同的平台上,传播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故事”,从而实现“走出去 引进来”的初衷。桑晶也表示CCEEE这样一个平台建立的初衷就是要聚集全球资源,为中外企业机构搭建交流平台。哈萨克斯坦电力和节能发展所项目监管部主任Almat Kabykenov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的能效产业发展情况,他表示:哈萨克斯坦的能效提升正处于起点,学习中国产业经验,吸引中国节能服务公司去哈萨克斯坦投资实施项目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伍民作为该环节里面唯一的企业代表,从项目实操上与大家分享了感受和经验,他认为人才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人才,企业的海外战略将寸步难行。

  其实,正是基于这些实际诉求并契合当前机遇,作为“国际交流合作窗口”的EMCA重新思索和定义国际交流工作的内涵和目的,提出了构建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的升级版本。禹网霞表示未来EMCA将以“分享、创新、合作、共赢”为宗旨,深化、精细化各项国际交流活动,为国内外节能服务产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中外节能服务公司及相关机构的交流,促进全球节能服务产业双边和多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