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受重视,除了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外,还有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即将出台)。空气质量标准不只是针对空间较大领域,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公共区域的空气质量标准呼声越来越高,地铁内的空气质量,被认为是室内外最脏的地方。
2014年5月,英国《每日邮报》刊登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英国的室内外各种环境中,地铁里空气最脏。研究人员选择了6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让他们随身携带空气检测仪,随时监测自己所到之处一天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发现,地铁中的空气质量最差,每立方米的PM2.5浓度达到64微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为保证人体健康,每立方米PM2.5数值不应超过10微克;欧洲标准略低,为不超过25。而早在2011年,我国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宋伟民等专家调查研究也发现,地下车站的空气污染程度超过地上车站,二氧化碳作为判断车站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浓度最高时超标2倍。
地铁考虑到乘客停留时间短,流动密度高,环境封闭,因此设计地铁空调系统时,主要考虑的是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空气质量考虑不足。我们进入地铁站,有时候会感觉胸闷体感不适,而且人越多,这种不适感越强烈,这都是由于地铁空气质量差的原因。
乘客从外面带进一部分灰尘,地铁列车与钢铁轨道的机械磨损,会有大量的铁元素和锰、铬和镍等其他微量合金元素进入空气中。有关研究也显示地铁系统环境中金属元素铁、铬、锰、镍等的水平比其他环境要高得多。地铁系统的建筑物主要在地下,四周土壤均可释放氡气,会存在着氡污染。而且地铁内的装饰物也会释放出醛类、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地铁由于相对封闭,污染较难扩散,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而地铁工作人员长时间在体贴站内,受环境中金属粉尘的危害已久。
因此类似于地铁空间、人员密度高环境下的空气质量更需要高度重视,笔者期待相关标准尽快出台。
责任编辑:付鹏艳